步步為“盈”,精細化管理實效頻出
狹小的施工場地要塞進17臺塔吊,二三級風險點有8個,臨湖施工環保要求高,應用新材料打造超低能耗工藝低碳社區……技術標準高、工藝工序多,是中鐵十一局六公司建設者在上海臨港新片區103社區住宅項目建設中面臨的難題。
惟其艱難,才更顯勇毅。該項目深入踐行精細化管理,用科學合理的管理思路、創新的管理舉措、精準的施工策略,在全體員工的辛勤努力下,穩步搭建起根基牢固的創效之塔。
方案再優化,挖掘增效新潛力
塔吊林立“豎”起來,項目建設熱起來。在這塊“不寬敞”的施工現場,6013型、6515型、R275型等塔吊排布緊密交錯、層層相疊,宛如一座露天的“塔吊博覽館”。
塔吊數量能不能再減少?位置能不能再優化?不僅如此,還要能保證全面覆蓋各個作業面。
項目塔吊航拍(王儒 攝)
帶著這些問題,該項目邀請外部專家參與策劃,組織10余次研討推進會,最終將設計面的19臺塔吊優化至17臺,節約了10%的塔吊使用成本。
“能永建,不臨建。”該項目在上場時就確定了這一施工原則,他們主動和業主、設計、監理等單位溝通協調,共同到現場踏勘,多次優化施工方案。“最終有9臺塔吊被評定可以采用塔吊基礎與地下室筏板永臨結合的做法,光這一項就節約了10%的混凝土使用開支。”該項目負責人喜上眉梢,高興地說道。
“房建項目中有兩大重點設備,除了塔吊外,還有人貨梯,也是我們優化的重點對象。”該項目負責人說,他們走訪調研了項目周邊10余個工地,考察了上海市場最前沿的供應商,最后確定應用21臺先進的智能人貨梯。
“在施工現場,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,智能人貨梯更安全、更美觀。”據介紹,每臺智能人貨梯可以節約兩名操控人員的開支,壓降20%租賃成本,性價比極高。
市場再分析,落實降價精談判
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咱們的商品混凝土和石墨烯保溫板價格又降價了,預計全年節省成本數十萬元。”在二季度經濟活動分析會上,該項目經理和全體員工分享了這一利好信息。
混凝土價格分析會(王儒 攝)
為達到降低成本目標,該項目各部門在與供應商談判前,就做足了充分準備:全面了解市場行情,掌握當前商品混凝土的平均價格、價格走勢以及原材料價格變化等信息。他們還仔細研究上海片區各個供應商的生產能力、市場份額、信譽和財務狀況等,梳理項目長期物資需求規劃,做到了未雨綢繆。
“在談判時,我們主動站在供應商的角度分析市場行情,仔細與供應商共同分析成本構成,并據此提出合理的降價要求,同時承諾供應商穩定的訂單量,以量換價。”該項目負責人說。談判后,他們與供應商共同尋找共贏點,深入探討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,如何優化產品規格、減少中間環節,以此降低成本。
截至目前,該項目針對商品混凝土已經先后發起四次降價談判,并實現剛性降價,通過“精耕細作”預計全年降低采購成本達數十萬元。
余料再利用,物盡其用“煥”新生
“余料”不等于“廢料”,用好了不僅能降低成本,還能“煥發”新生。
眾所周知,在房建項目中,鋼筋是物資消耗的重點,但工人在施工中,普遍喜歡較為順手的鋼筋整料,短料作廢、隨意丟棄的現象時有發生,這就導致鋼筋損耗過大。“為此,項目專門制定了《余料管控辦法》,對鋼筋余料由短至長分類管理,對余料應用盡用。”該項目負責人說。
現場管理組對照“三個清單”推進余料再利用(王儒 攝)
此外,該項目還將施工現場殘留的混凝土余料,在初凝前集中回收,再根據混凝土凝固情況進行分類,用于二次結構預制塊制作、地庫底板和頂板后澆帶蓋板制作,以及臨時道路和邊坡硬化等。
“對于不能周轉利用的廢舊模板、木方,該項目加工制作成降水井蓋、電纜明敷保護、工具收納箱等小設施。”該項目負責人介紹,通過一系列管控措施,施工中的各類余料物盡其用,預計節約成本20余萬元。
“精”耕致遠,“細”創未來。當前,中鐵十一局六公司上海臨港新片區103社區住宅項目施工生產已進入“快車道”,他們將持續圍繞“369”壓降目標,深化精細化管理水平,做實事前謀劃、過程管控、事后跟進,將“一切成本皆可控、一切成本皆可降”的意識落實到每一項具體工作中,繼續算好精細“成本賬”,打好增效“鐵算盤”,為企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。(文/卓夢凡 張艷青 審核/葛怡 徐云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