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以載道 道以育人
作為23年入職的辦公室序列新員工,加入中國鐵建這個大家庭已經快一年時間了。一年的時間很快,好像眨眨眼的功夫就過去了,但也足夠讓我從一個兩手一攤什么都不會的新人,成長到現在能夠應對工作中的各種事項。此刻,我正坐在辦公桌前寫下這篇文章,思緒又不自覺地想起剛到項目時的窘迫,不會使用相機,不會寫新聞稿,總是言不盡意、詞不達意,需要反復修改。書記知道了之后,就給我推薦了一本書,讓我多看多練,說對寫作有幫助,這本書就是桑勝文先生的作品選《文以載道》。
《中國鐵道建筑報》記者桑勝文先生,當他還是部隊上的一名戰士時,就對寫作工作富有熱情,等轉業到中鐵十一局工作后更是力學不倦,勤于筆耕,賈島的“一日不作詩,心源如廢井”便是對他最好的概括。兼職從事新聞報道工作的三十年時間中,他在各種報刊平臺上發表文章近兩千篇,兩百多萬字,用手中的筆記錄下了中鐵十一局那段激情燃燒的光輝歲月。
《文以載道》一書收錄的作品種類豐富、數量繁多,涵蓋了消息、通訊、評論、散文、政研課題、經驗材料、形式任務宣傳教育等多種體裁共240多篇文章,濃縮了桑勝文先生30多年寫作生涯的經驗和成果,對于我這一類剛開始學習寫新聞報道的宣傳員很有學習借鑒意義。本書收錄的作品中,桑勝文先生通過細膩的筆墨、接地氣的文風將工程建設的畫面,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。通過他的記錄與描寫,我似乎能夠感受到前人的情緒,工程建設出現難題時,那種焦急讓我抓耳撓腮;大干攻堅趕工推進時,那種上下一心讓我熱血沸騰;鐵路完工試運營成功時,那種喜悅讓我感同身受……書中的文章似乎有一種神奇的魔力,通過對歷史功績、項目建設、取得成績、典型人物、經驗做法以及公司人文等方面事跡的呈現,將中鐵十一局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緩緩展開,讓我們后來人能夠從文字的記錄中,去追尋、挖掘、重現那個年代的發展歷程。
“以史為鏡,可以知興替;以人為鏡,可以明得失”。作為當代鐵建人,從文章中了解前人的作為與事跡,并從中學習到可貴的精神品質,貫徹付諸于工作中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提升自身素質的方式。通過《文以載道》,我了解到了集團許多先進人物的工作事跡,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文章《情系‘大動脈’的彭大將軍——記省級勞動模范、中鐵十一局三公司彬寧高速項目經理彭天軍》中的主角彭天軍。之所以這篇文章最讓我印象深刻,我想除了有同為鋪架勁旅人的親切感外,還有就是深深被他的事跡所折服震撼。面對公司史無前例的骨頭工程,作為一名共產黨員,他毅然決然地接受了領導授予的“帥旗”,立志要將這骨頭工程“啃下來”。作為一名老鐵道兵,他一向貫徹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,接到任務當天他就回家收拾行李,等到第二天就已經出現在工地現場,至此在彬寧一標項目的現場,每天都會出現一名年過半百,個子不高的男人在工地上巡視。為了高效優質地完成工程建設任務,彭天軍從多方面謀劃入手,付出了大量的心血,也正是在他的帶領下,公司拿下了這骨頭工程,將企業的牌子打得更加響亮,鐵建的精神也在那一刻熠熠生輝!
在閱讀這本書時,我仿佛隨著桑勝文先生的筆墨,去到了祖國的廣袤大地,來到書中描寫的每一位人物身邊,以后人的角度坐看潮起潮落,見證項目的建設、祖國的發展。就像一個觀眾,分享書中人的情緒,心緒隨著主角的經歷而忐忑起伏,感嘆工程建設是一場時間的鏖戰,而工程人就是這場戰役的主導者。
賡續血脈,開創未來。通過《文以載道》一書,我認識到宣傳不同于其他崗位,難以在直接層面上為企業創造經濟價值,但在間接層面上卻對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。它既沒有“槍”,也沒有“炮”,有的只是手中的一把“沖鋒號”。宣傳員要做的就是吹好“沖鋒號”,將和諧、拼搏、奮進的精神傳遞向外界,就是對企業最大的貢獻。如今我也拾起這把“沖鋒號”,傳承前人的精神,站好這一崗,立志寫出傳承鐵建精神文化的文章,是以文以載道,愿有后來人能以此接替傳承這“沖鋒號”,是以道以育人。
時代洪流奔涌向前,鐵道兵精神也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不斷進化。但無論如何進化,它始終是新時代鐵建精神最純真的內核,不斷向鐵建人輸送源源不斷的精神給養,這種精神傳承是一種無形的力量,就如同廣闊大海上的燈塔,永遠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,代代相傳,永不熄滅。其中內含的勤勉、吃苦與鉆研的精神永存于世,它不會因鐵建人的更替而褪卻黯淡,反而會通過傳承和創新延續到未來,煥發更加強大的生命力,激勵每一個在外奮斗的鐵建兒女,照亮每一顆熱血涌動的心。
雖然成為鐵建人只有一年的時間,但我會不斷努力,為祖國的建設、企業的發展注入青春能量,譜寫夢想之歌。這期間或有困難險阻,但懦弱者風吹即滅,堅韌者經風不熄,愿如所有鐵建人一般堅守在祖國的廣袤山河,迎著新時代的風追夢前行!
作者:湖北黃岡 三公司武穴港區多式聯運鐵路專用線項目